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为捐髓救父,猛吃一周增重十斤 治疗费高昂,又在街头卖水筹款 眼看要中考,15岁少年如何应对

一夜长大

眼前的学业、重病的父亲,以及他自己身体尚未完全恢复的不适,重重压力让这个15岁的家中长子一夜长大。(受访者供图)
点击查看原图
        去年11月,小秦父亲秦承新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后确诊为白血病。为给父亲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今年2月,小秦从临沂蒙阴老家赶到济南。3月,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几个月来,治疗费先后已经花去几十万元,而接下来的后续费用,成为这个“借无可借”家庭的千斤重担。为筹集医药费,前段时间小秦与舅舅刘辉还在路边摆摊卖过水。
  
  如今,眼前的学业、重病的父亲,以及他自己身体尚未完全恢复的不适,重重压力让这个15岁的家中长子一夜长大。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实习生 龚佳玲

  高昂的治疗费
  
  “他们本不想告诉我,但我在自己房间里听得很清楚,差不多猜出来了。我就问我妈,爸爸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15岁的小秦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道。
  
  2022年10月,在临沂蒙阴一家挂车厂上班的秦承新突然持续发烧,一直以来身体很好的他,刚开始并不在意,还以为只是这段时间不停歇的工作,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而感染的一场小感冒。在当地诊所拿了些感冒药后,他就继续上班了。
  
  但在接下来的20天里,秦承新陆续出现身体乏力、脸色发白等症状。2022年11月16日,在一次由扳手意外打击造成的外伤久不好转后,秦承新决定去县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经过两次血液检测,他明显低于正常血小板数值的结果引起了医生的重视,立即安排秦承新进行造血干细胞穿刺等更全面的检查,最终结果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前几年,为了给患有癌症的父亲进行治疗,42岁的秦承新几近花光家中积蓄。平时为了照顾儿子小秦和还未满两周岁的小女儿,秦承新每天早上六点半得送儿子去学校读书,然后再赶到工厂上班,常常要忙到夜里十一点才能下班。“厂里只要干得多就挣得多,他经常加班,一年只休了两天的班。”秦承新家属告诉记者,近一年明显消瘦,他还以为是正常的。
  
  确诊白血病后,秦承新最先在蒙阴当地的医院治疗。今年正月初五,秦承新转院来到济南治疗。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一次程度较大的化疗过后,秦承新又经历了一次大抢救。当时,他的血压达到了190mmHg(正常人的血压值一般不超过140/90mmHg)。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得知,截至目前,秦承新的医疗费用开销已近三十万元。眼下,这个数字还在不停增加。

  一夜之间长大
  
  “一个月三百块钱,是一个认识的病友介绍过来的。”3月15日,小秦的舅舅刘辉带着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前往他们在济南的落脚点。
  
  推开陈旧的防盗门,眼前是一条不长且昏暗的过道,两侧被分为六个房间,刘辉和小秦住在最靠里的一间。十五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便是两人在济南租到的居所,里面放着两张桌子,一个大衣柜,一个木制床头柜和一张宽一米五的小床。
  
  彼时,穿着蓝白秋季校服的小秦正在复习准备中考,旁边摞着厚厚一叠复习材料。见记者进来,小秦急忙起身。不大的房间站着三人,显得有些拥挤。“我不紧张,知道我能救我爸的时候,我很激动。”小秦一边说一边握了握自己的拳头。
  
  秦承新转院来到济南后,治疗进入造血干细胞移植阶段。今年2月18日,为了来济南进行检查,确定能否成为亲缘供者,小秦拒绝了舅舅的陪同,独身一人坐了三个多小时的客运大巴,赶来这座对他来说还有些陌生的城市。
  
  检查结果终于出来了,小秦能够作为亲缘半相合供者,为父亲秦承新移植造血干细胞,这让情绪紧绷了4个多月的秦家人暂且松了一口气。于是,小秦向学校请了假,在济南办理了住院手续,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做准备。

  “一个礼拜就增重了十斤,超过了他爸的体重。”舅舅刘辉心疼地看着小秦说。3月6日,小秦住进医院,在一个星期内,通过“猛吃猛喝”的方式,增重、增加血容量,同时连续打了五天的动员剂来刺激造血干细胞增长,并使其游离到外周血……巨大的压力,让这个才15岁的家中长子一夜之间长大。

  中考不到100天

  3月10日,干细胞的抽取过程顺利结束。但是冻存干细胞的费用高,“差不多要两万元。”对于拮据的秦家人来说,这又是一笔难筹的巨款。他们没有选择再取一部分干细胞进行冻存,“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小秦捐髓后,秦承新立即进入了移植舱,但是排异的过程并不顺利。“现在情况不稳定,肺部感染了。”收到在医院陪床母亲传回的消息,在出租房里的小秦止不住为父亲担忧。近来,他与父亲只在前往放疗的路上,隔着厚厚的无菌袋见过三面。父亲入舱后,他只能通过视频通话看到父亲的现状。

  “他们多是报喜不报忧。”刘辉和小秦担心,也许医院里真正的情况更加危急。与此同时,这个家庭却无力承担高昂的移植舱费用。“有时候,一天的费用就要3万元。”刘辉边说边叹着气。
  
  一边是病情危急的父亲,一边是剩下不到100天的中考,小秦陷入了纠结。“他看会儿书就得站起来走走。”刘辉告诉记者,抽取造血干细胞后,小秦浑身难受,尤其是抽血部位,“还需要一至两周才能恢复”。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得知,如果没有意外状况,小秦打算下周一先返校复习,“这些天都没学进去,回去了要全补上”。

  陌生人的温暖

  为了照顾小秦,刘辉请了十几天的假,自从外甥住院起,他就一直陪在身边。在医院陪床时,他嫌点外卖太贵,就在网上买了一个电煮锅,每天骑着小秦母亲从蒙阴老家运过来的电动车,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做饭,为外甥调养身体。
  
  “这水本来是准备用来做饭的,现在也用不上,索性卖了。”拥挤的出租房里,七八个占据过道的15升蓝色山泉水桶很是显眼,这是刘辉赶来济南照顾外甥时顺道载来的。他告诉记者,这些山泉水本来是为了患病姐夫准备的,如今姐夫进了移植舱,只能购买无菌饭,这水也没了用途。
  
  于是卖水,成了这舅甥二人在出租房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时,想到的唯一一件能够有所宽慰的事。一辆铁质手推车,装上五六桶蒙阴泉水,下午两点或是傍晚六点,两人便出发了。在医院附近寻一处空地,摆上一张说明卖水缘由的小牌,小秦便在路旁边看书边等着好心人上前买水。一桶水20元,一天只卖出五六桶,“赚不了什么钱,主要是想做点有意义的事。”
  
  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时常温暖着两人。“我们遇到了很多想要帮助我们的人。”刘辉告诉记者,“这么大的水桶不好拎,有的好心人路过后,又专门骑着电瓶车回来买水。”得知在医院停车一日要花费30元后,刘辉在出租房附近看到一处车位,连忙问周围住户能否将自己的车停那。周围人了解情况后便大方地表示,“可以停,随便停!”
  
  采访结束后,刘辉整理了衣服也要出门。“给我姐送几个输液报警器去,听人说这个方便。”那天,济南正赶上倒春寒,“来得太急,没带厚衣服。”戴上卫衣的帽子,刘辉骑上电动车在寒风中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