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跨越
战略重器背后的奋斗精神


四个多小时的水下历程,最深到达水下1057.5米,11次遇到生活在水下1000多米的海参,获得海洋生物样品2只,海底沉积物样品2管,测试多部水下摄影摄像实际使用效果,这是央视记者首次在海试阶段跟随潜水器下潜的成果。能够在海试阶段进行下潜,也充分证明整个研制团队对潜水器性能有充分信心。
中船重工702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胡震:“下潜的所有的内容,都是能够按照我们设想的要求来实现,这是海试的这次4500米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潜水器表现非常稳定。经过我们协商,觉得这个潜水器已经具备了应用的一个技术状态,所以我们才会同意你继续参加这次下潜。”
这是一位央视记者下潜深海的真实感受,可以说十分难能可贵。文字上虽然没有经过后期的加工修饰,某些方面显得简单直白一些,但却是相当于千米水下“海底直播”,是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宝贵镜头和真实报道。从而在另一个角度,让读者看到了“深海勇士”号成功海试的历程。
一滴水珠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比作家绘声绘色的艺术性描绘更加客观真实,也就更加令人信服。2017年12月1日,“深海勇士号”潜水器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逐项验收,总体性能优异、国产化装备稳定可靠,实现了潜水器“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潜水器零部件国产化率达95%,有力推动了深海装备技术从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深海勇士”号圆满交付给用户单位: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试现场验收专家组组长、中科院深海所所长欣慰地表示:“与国际同类潜水器相比,‘深海勇士’号在电能、潜浮速度、声学通信和自动控制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具备市场竞争力。它不仅为我国已投入使用的‘蛟龙’号的技术更新、正在研制的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奠定了中国制造的基础,也标志着我国全面拥有海洋大深度技术自主研发能力……”
当时,几位记者就人们关心的问题,个别采访了总设计师胡震。有问必答,来者不拒,他做了详尽而清晰的回答。“胡总,2012年,‘蛟龙号’ 实现7000多米的下潜。时隔5年后,为什么我们的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不是增加了,反而是减少到4500米?”
中船重工702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胡震:“下潜的所有的内容,都是能够按照我们设想的要求来实现,这是海试的这次4500米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潜水器表现非常稳定。经过我们协商,觉得这个潜水器已经具备了应用的一个技术状态,所以我们才会同意你继续参加这次下潜。”
这是一位央视记者下潜深海的真实感受,可以说十分难能可贵。文字上虽然没有经过后期的加工修饰,某些方面显得简单直白一些,但却是相当于千米水下“海底直播”,是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宝贵镜头和真实报道。从而在另一个角度,让读者看到了“深海勇士”号成功海试的历程。
一滴水珠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比作家绘声绘色的艺术性描绘更加客观真实,也就更加令人信服。2017年12月1日,“深海勇士号”潜水器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逐项验收,总体性能优异、国产化装备稳定可靠,实现了潜水器“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潜水器零部件国产化率达95%,有力推动了深海装备技术从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深海勇士”号圆满交付给用户单位: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试现场验收专家组组长、中科院深海所所长欣慰地表示:“与国际同类潜水器相比,‘深海勇士’号在电能、潜浮速度、声学通信和自动控制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具备市场竞争力。它不仅为我国已投入使用的‘蛟龙’号的技术更新、正在研制的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奠定了中国制造的基础,也标志着我国全面拥有海洋大深度技术自主研发能力……”
当时,几位记者就人们关心的问题,个别采访了总设计师胡震。有问必答,来者不拒,他做了详尽而清晰的回答。“胡总,2012年,‘蛟龙号’ 实现7000多米的下潜。时隔5年后,为什么我们的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不是增加了,反而是减少到4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