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协同激发的滨州活力

一件绳网“织”出国门 一粒小麦“变”出机遇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可将一粒小麦变成十大类600多种产品
点击查看原图
无棣古城被誉为“中国鲁北第一古城”
点击查看原图
        4月17日,山东“走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山东省滨州市。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先后前往惠民县、无棣县、沾化区、滨城区,那里有把一件绳网“织”出国门的“中国塑料绳网之都”,有将城市历史“保鲜”下来的千年古城,有能实现海水“一水三用”的“碧水源”,有一张应用于航天的“膜法”,还有一家把一粒小麦变成十大类600多种产品的龙头企业。对于滨州的城市发展活力,它们便是翅膀。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实习生 龚佳玲 发自滨州

  “小绳网织就大产业”

  惠民县,素有“鲁北首邑”“燕津门户”之誉。近年来,惠民县聚焦绳网产业实体经济发展,已是远近闻名的“中国塑料绳网之都”。
  
  4月17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来到惠民县李庄镇,走进山东金冠网具有限公司园区内展厅,各式绳网映入眼帘。记者现场看到,根据功能不同,各式绳网进行了分区,产品涵盖农业用网、建筑安全网、休闲旅游网、体育用网、园艺用网、养殖用网和防护网等七大类300多个品种。
  
  山东金冠网具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书峰对记者说,公司研发生产的具有“防虫、防鸟、防草”功能的产品,可以让“蔬菜水果生长过程中更加绿色”,“基本上不需要用农药”,国内正在逐步推广。李书峰表示,除了农业用网,未来,公司产品将逐步打入深海养殖网、军事用网、防雾霾网等新兴领域。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自主研发产品20余种,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5项,同时参与并起草制定行业标准3项,牵头制定了全国“盖土抑尘网”标准。
  
  李庄镇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电商办副主任刘媛媛说,2022年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参赛的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两侧的围网,就出自惠民县李庄镇。据介绍,惠民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型绳网生产基地,市场份额占全国80%以上,占全省90%以上。全县绳网企业2663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开发防护网、体育网等24个系列300余种新型绳网产品,涉及建筑、体育、军事等行业领域,产品出口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新型绳网产业实现产值240亿元。预计2023年1-3月份,新型绳网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

  “我们整个绳网产业是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比较有活力,也有后续发展的动力。”李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成兴鹏说。在惠民县,李庄镇又被誉为“山东绳网产业第一镇”。

  历史在这里“活起来”

  走进无棣古城,眼前尽是古香古色的建筑与街道,历史文化的气息迎面吹来。古老精美的石牌坊,多座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当地历史名人故居,传承几代人的民间传统手艺铺子……一切都在生动地诠释着,这里为何被称作“中国鲁北第一古城”。
  
  无棣的悠久历史,要走在古城里听才更“鲜活”。据介绍,无棣古城形成于商周,发展于隋唐,繁荣于明清,东西宽350米,南北长550米。城墙由夯土筑成,四向四门,角置钟鼓楼。因为地势较高,形若卧地牤牛,因此俗称“卧牛城”。古城分为历史文化旅游区、景观风貌休闲区、生态园林居住区和综合商贸服务区四个功能区,是鲁北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据了解,这座汇集了鲁北地区古代多元建筑风格,融合了齐文化、燕文化、河文化、海文化等多种文化及宗教、民俗风情,是鲁北津南广大地区历史文化风貌的典型代表,有“观一城则窥鲁北全貌”的美誉。
  
  城墙外,清澈的护城河水绕城而过。始建于唐代的海丰塔、大觉寺就在古城东南不远处。站在南城门入口处,可以远眺高耸的佛塔庄严肃穆。南城门西侧,与佛寺隔水相望的,还有被当地人称作“吴家大院”的吴式芬故居。“既有明清官宅的气势,又有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是鲁北乃至全省罕有、保存完整的古代官宦鸿儒府邸。”

  科技赋能发展

  偌大的海水淡化车间里,几位工人在门口处忙碌着,里面正在运行作业的机器不时发出轰鸣声。“我们每天抽出来13万至14万立方米海水,其中5万吨淡水提取出来供给各个企业,即高品质纯净水,剩下还有10万吨左右高浓度的盐水,我们通过管道输送给鲁北的盐厂,让他们先提溴再制盐。”
  
  山东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凯对记者说,因为这些海水是处理过的,其杂质含量非常低,由此晒出来的盐的品质比较高。而且经过处理的海水里的盐是浓缩的,也可以减少晒盐的时间。同样的时间,出盐的效率更高,品质也更高,在提溴方面也是起到类似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举三得,实现了海水淡化处理的“零排放”。
  
  徐凯介绍,公司所在的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属于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近年来,当地各大企业的工业用水水源为市政水库给水,在黄河供水末梢水资源相对匮乏的不利条件下,各企业内自行设置纯化水站,制备纯化水以满足企业内部生产需求。但制水成本相对较高,制水站分布零散,制水工艺过程中的能耗、药耗及次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解决当地的水资源问题,山东鲁北企业集团联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山东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
  
  从渤海南岸,驱车抵达沾化区城北工业园。成立于2011年的山东欧亚化工有限公司,已建成全国最大种类最全的聚酰亚胺单体研发生产基地。站在科技感满满的展厅里,山东欧亚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全国告诉记者,聚酰亚胺(简称:PI)是一种含有酰亚胺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电气性、耐化性和机械特性。由其制作的薄膜被称为“黄金薄膜”,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微电子、集成电路、航天军工以及轨道交通等行业。

  【看点】
  
  把“1”变成“600”
  
  “我们把一粒小麦变成了十大类600多种产品,大幅提升了加工产值,我们加工一吨小麦的产值9140元左右,是传统加工产业的2.5倍。”滨州工业园区黄河三角洲小麦产业馆里,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付蕊告诉记者,“我们首创了 ‘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发展模式,打造了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实现了小麦的‘全价值’利用,达到了‘零污染、零排放’。”
  
  “近年来,我们全力攻坚小麦精深加工,实现了以小麦加工副产物生产膳食纤维、蛋白肽、赤藓糖醇的三个‘全国第一’。尤其是用高品质小麦膳食纤维科学配制的‘中谷维’系列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付蕊说道。

  据介绍,中裕成立于2003年10月,是全国唯一拥有自主育种能力的小麦加工企业,公司建设优质小麦基地270多万亩,带动35万农户年增收5.1亿元。公司率先打造了我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包含“高端育种、订单种植、仓储物流、初加工、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养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餐饮商超服务”等十大板块,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