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打破规律

战略重器背后的奋斗精神
《全海深》作者:许晨臧思佳
点击查看原图
        人类对于海洋,始终是敬畏又热爱的。
  
  幽深而寒冷的海底,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值得人们甘冒有去无回的风险去探求呢?
  
  1977年,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中隆2500米水深的加拉帕戈斯裂谷,发现有高温(300℃—400℃)、轻质(比重0.7g/cm3)、富硫的热液以每秒数米的速度喷出,状如黑烟。这种“烟”并非人们常见的因燃烧所产生的烟,它其实是一种水,由于高温而轻,而且含不少金属元素,就像黑烟一样从海底喷出。
  
  它们在广袤静谧的大洋深处,在一些特殊的地质构造里,不断喷出浓重的黑色、白色或黄色的热液流体,与冰冷的海水相遇,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所携带的金属硫化物在喷口附近沉淀下来,并逐渐向上生长,形成烟囱状,研究者称之为“黑烟囱”或“白烟囱”。它们会很快倒塌,形成一片金属硫物矿床。
  
  据此,科学家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海底图画”:6万千米长的大洋中脊首尾相接;无数“黑烟囱”喷发出的金属硫化物堆积成了海底矿床;广袤的海底盆地分布着大量锰结核,富钴结壳,里面蕴藏着丰富的贵金属,那里是人类最后的资源宝库。在这种情形下,世人看到了财富。深海石油及海底表面各种结核矿物的储量,足以使地球上的工厂运转数个世纪。

  时光转到1983年,还是美国科学家利用载人潜水器,在墨西哥湾佛罗里达陡崖发现了冷泉。这是一种海底天然气渗漏,是在全球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大多位于大陆边缘海底沉积界面之下,以水、碳氢化合物(天然气和石油)、硫化氢、细粒沉积物为主要成分,广泛发育于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斜坡海底。现各地已发现了上千个活动冷泉。
  
  冷泉与热液相类似,其周围蕴含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它所产生的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因其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被誉为21世纪的洁净替代能源。令人更为惊喜的是:冷泉区发育的水合物还具有埋藏浅、品质高的特点。
  
  此外,深海热液和冷泉系统打破了物种进化的规律,揭示了世界上的另一种生命循环系统!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的,人类,动物,微生物的极大部分,其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供予自身及其他生物。食草动物吃草,食肉动物将食草动物的尸体吃掉,食肉动物死后被细菌分解最终又成为植物的“食品”,这一切均归功于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