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二三孩生育补贴层出,那一孩呢?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四川省攀枝花市、山东省济南市、甘肃省临泽县、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黑龙江省、云南省等10多个行政区,明确或正在制定育儿补贴政策,但大多面向二孩、三孩家庭,对此“一孩家庭是否该纳入生育补贴”的讨论引发关注,“一孩家庭纳入生育补贴范围”呼声渐起。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多地真金白银鼓励生育
  
  近年来,已有多地陆续推进一系列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如发放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加强住房保障支持等。其中,沈阳、深圳、长沙等多地陆续发放补贴,“真金白银”鼓励生育。
  
  近日,沈阳印发《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建立家庭育儿补贴制度。对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止。
  
  今年1月,济南印发的《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本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对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妇女每月加发200元育儿生活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去年10月13日,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发放三孩育儿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合法生育、符合条件的三孩(及以上)家庭每孩将一次性补贴1万元。今年1月10日,长沙市总工会发布消息,长沙市总工会创新开展生育补助活动,参加职工医疗互助项目的女职工,生育政策范围内,每生育一个孩子,便一次性发放补助金1000元。
  
  云南省印发的《云南省生育支持项目实施方案》中提到,2023年1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二孩补贴2000元、三孩补贴5000元),育儿补助(二孩、三孩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800元),对婴幼儿意外伤害险参保给予补贴(婴幼儿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50元)。

  已有城市拟将一孩家庭纳入补贴范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各地育儿补贴政策的补贴范围大多集中在二孩、三孩家庭,但已有深圳、温州等少数城市将补贴对象拓展到一孩家庭。
  
  今年1月,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公开征求《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意见的通告,综合考虑深圳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婴幼儿养育成本等因素,按照递进式差异化的补贴思路,初步拟定深圳市育儿补贴标准:生育第一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75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2500元;生育第二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另外每年发放20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1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3667元;生育第三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6333元。上述补贴截至该子女满3周岁之日止发。超过三个子女的,按照第三个子女计发。
  
  今年2月,温州市就《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的对象需满足2022年9月24日(含)起分娩且分娩时夫妻双方或单方为温州市户籍人口,其中单方户籍人口需子女落户温州,补贴经费由县(市、区)财政专项资金安排。
  
  补贴标准为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生育一孩的予以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元;生育二孩的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2000元,生育三孩的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孩次认定以审核结果为准)。县(市、区)可依据财力适当调整发放标准。再婚家庭按照现家庭夫妻双方共同生育子女数计算孩次。符合政策生育的多胞胎可以按个数顺序领取,生育多胞胎后超过三孩的按个数领取三孩标准补助。
  
  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补贴经费由县(市、区)财政设专项资金安排,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和洞头区按现行市区公共财政体制分担相应比例。

  【声音】
  
  一孩生育才是“基本盘”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有关将一孩家庭纳入生育补贴范围的呼声不断,部分专家建议“把一孩纳入育儿补贴,可与支持孩次差异兼容”。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日前表示,从实际的生育情况来看,三孩数量本来就少,占比很低。年轻群体对生育一孩的愿望本身都不太强烈,因此鼓励生育工作的重点应该从一孩生育开始。一孩生育才是“基本盘”,发放生育补贴、鼓励生育应该不分孩次,才能达到巩固“基本盘”的作用。
  
  毋庸置疑,养育二孩的经济压力比一孩大,养育三孩的经济压力又比二孩大。因此,育儿补贴金额应该依孩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把一孩也纳入补贴范围,必须考虑地方财政的承受力度。在低生育率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某年的出生人口中,一孩比二孩多,二孩比三孩多。比如2021年,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其中,一孩出生数量为468.3万,二孩出生数量为439.7万人,三孩及以上出生数量为154万人。可见,一孩补贴金额比二孩三孩低一些,可以适当减轻财政负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提交了《关于重视一孩生育支持的建议》,呼吁“重视一孩”。贺丹分析,一孩生育的萎缩和推迟是拉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能生且愿意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数量明显减少。一孩生育率下降将进一步降低二孩和三孩生育率,加剧生育水平下降趋势。
  
  贺丹同时表示,一些地区的育儿补贴政策仅覆盖户籍人口,造成新的福利二元分割。对此应该取消生育支持政策的户籍限制,将生育支持政策与户籍脱钩,保障流动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政策待遇。目前许多地方都已经将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提供公共服务和便利纳入居住证登记制度,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那么推动育儿补贴覆盖新市民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系主任杨凡看来,单一的育儿补贴政策很难达到鼓励生育的作用,还需要托育服务、家庭津贴等一系列组合拳一起发力,才能使政策效果更为明显。目前许多地方在探索各自生育支持政策,效果如何需要3年才能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