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生态之“笔”勾勒山水画卷

        玉符河纵横阡陌、奔流入黄,美里湖鱼翔浅底、芦苇成荡,吴家堡水田千顷、稻花飘香,黄河水、长江水、玉符河、小清河“契阔相逢”……天山共色、城河相伴的山水画卷正在济南市槐荫区徐徐铺展开来,“诗与远方”的惬意和浪漫绘出了槐荫的幸福底色。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优化生态不仅在山河与湖 更在房前屋后

  春有五十里樱花(紫叶李)大道,夏有三千亩荷塘月色,秋有黄河流域最大的千亩银杏林,冬有长河落日北国冰封的壮美画卷。这是槐荫区四季生态的真实写照,展示着槐荫独特的浪漫。

  浪漫的背后,印证了槐荫区全力构筑黄河生态屏障的不懈努力。据悉,槐荫区不断加大济西湿地、黄河沿线生态修复与保护,不断巩固黄河水、长江水、玉符河、小清河生态优势。目前黄河槐荫段范围内初步形成了集临河防浪林、堤肩行道林、淤区适生林以及护堤林为一体的24.281公里生物防护林系,并相继打造出了标准化堤防、千亩银杏林、黄河青年营、上界生态景观、睦里闸提升改造等一系列工程项目与生态景观,让黄河大堤在更加珍视绿色的未来中,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波光潋滟的兴济河,碧波澄澈的玉符河,千鸟齐聚的玉清湖,天水一色的美里湖……槐荫区全力推进黄河流域水生态治理,围绕生物栖息、形象展示、雨洪调节、审美游憩四大功能,努力把辖区24条河流(湖泊)打造成造福群众的“幸福河”。

  腊山河是济南西部的一处重要河流,同时也是西客站片区内的一条生态景观带。记者了解到,槐荫区持续对腊山河开展综合整治提升,加强沿河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做好水源接入、河道清淤、行洪、水环境改善等各项工作,促进河道整治与周边整体风格打造相互融合,力争将腊山河打造为绿色河、景观河、生态河。经过前期的腊山河淤泥清挖及河道杂草清理,河道水面宽度和深度都较之前得到明显改观,还会看到白鹭、池鹭等水鸟在河道内漫步觅食或翩翩起舞,生态景观带颜值持续攀升。

  优化的生态格局不仅在山河与湖,更在百姓的房前屋后。推窗见绿、四季有花,对于居民而言,发生在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才是引发幸福感、获得感的源头。提升后的兴福寺大槐树广场红墙黛瓦、绿树掩映,春见繁花夏罩浓荫,秋现多彩冬有绿色,这里成为西客站片区的文化休闲地和网红打卡地;经十西路河王路口口袋公园充分利用原有高大乔灌木,梳剪结合,打造自然生成、树围成亭的景观效果,为市民提供了美丽舒适的休憩场所。此外,凯旋广场南侧、保利小区等7处小区新建游园赢得了居民的一致认可。

  生态发展相交融 乡村田园亦能如诗如画

  位于吴家堡街道的济南赛石玫瑰园内花海成片成云,蜂蝶翩然。赛石玫瑰园作为“泉城稻花香”田园综合体重要载体,以玫瑰文化为主题亮点,打造山东全时四季“有花可赏,有香可寻”的齐鲁样板花园,是槐荫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缩影。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槐荫“两会”上指出,槐荫将着力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槐荫深入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推动产业、能源、运输、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持续优化,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系统治污,强力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综合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抓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推进“无废城区”建设。

  依托“大河、大湖、大湿地”生态资源优势,以“七星九美十三香”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基础,槐荫打造“济水南、黄河韵、稻花香”农文旅融合示范区,构建“一轴三区五园”乡村旅游新格局,全力打造“黄河人家、鱼米之乡”生态画卷,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农业土地流转和托管业务,确保槐荫区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率继续保持80%以上。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积极促进农业企业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引导金融助力,全力推动银农直连系统应用,拓宽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渠道。

  在玉清湖街道大李庄村百合园,300余亩百合把乡村田园装扮得如诗如画。大李庄村着力推进“三变”改革,引导村民自愿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村内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土地整治清理出的土地全部流转并种植食用百合,合理调整特色农业种植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集体增收。

  “生态兴”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寻找槐荫之美,便不得不提“三山两湖五条河”,匡山、腊山、峨嵋山,虽不高却有上千年的文化积淀,美里湖、玉清湖,虽不大都有自然的优美风光,黄河、小清河、兴济河、腊山河、玉符河,孕育出了槐荫独有的水生态资源。

  “‘生态兴’不仅要谋划好,更要落实好。”槐荫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槐荫区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需求,聚焦难点、痛点、堵点,制定科学系统的方案,着力解决关键性问题、深层次问题、隐性问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日前,济南市槐荫区与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多个领域开展“全链条”环境治理合作,推动槐荫“生态兴”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面对生态建设中“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难问题,槐荫区坚持硬指标与软指标结合,在坚守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的前提下,以“跳起来摘桃子”劲头争先创优;坚持“全面撒网与重点捕鱼”结合,明确创新方向,着力在党建引领、视野境界、队伍建设、能力水平、作风形象、精神状态、品牌创建、环境改善、服务保障、执法监督10个方面下功夫,实现创新突破;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相结合,党建与业务两者同向发力,利用改选的时机,调整优化组织架构,以便更好发挥党建引领、服务中心工作的作用。

  近年来,槐荫区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兴”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的同时,辖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也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