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进一步推进质量强省建设
力争培育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商报济南消息 4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会上获悉,《纲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三大板块,共八部分二十六条,确立了新时期质量工作的全新方位,为统筹推进质量强省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山东将全面提升服务业融合发展质效,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加快产业融合步伐;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服务型制造发展,实现制造业延链增值;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环节拓展;组织开展融合发展试点,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新业态新路径,推广一批典型模式,加快形成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协同的产业生态。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罗新军介绍,下一步,山东将塑强产业链质量竞争新优势,聚焦落实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加快制定出台“十强”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改造升级、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等领域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1+N”工作推进体系;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产学研融合为抓手,打造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策源地,破解产业界、科研界、学术界融合难题,畅通实验室—产品—市场的技术成果转化之路。
山东还将进一步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力培育优质企业,助力实施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每年新培育瞪羚企业400家、独角兽企业3家左右。到2025年,努力推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左右,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打造更多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据介绍,山东将加快品牌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品牌发展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创建品牌的内生动力,营造共建共享的品牌生态环境;加快构建以“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为主体、各类品牌为基础的山东品牌体系。今年,计划制定《“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品牌培育机制,释放“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聚合效应。同时,组织开展第二批“好品山东”遴选工作,计划遴选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产品或服务模式属全国首创或可填补国内空白、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大、行业引领示范性强的品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山东将全面提升服务业融合发展质效,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加快产业融合步伐;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服务型制造发展,实现制造业延链增值;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环节拓展;组织开展融合发展试点,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新业态新路径,推广一批典型模式,加快形成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协同的产业生态。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罗新军介绍,下一步,山东将塑强产业链质量竞争新优势,聚焦落实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加快制定出台“十强”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改造升级、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等领域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1+N”工作推进体系;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产学研融合为抓手,打造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策源地,破解产业界、科研界、学术界融合难题,畅通实验室—产品—市场的技术成果转化之路。
山东还将进一步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力培育优质企业,助力实施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每年新培育瞪羚企业400家、独角兽企业3家左右。到2025年,努力推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左右,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打造更多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据介绍,山东将加快品牌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品牌发展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创建品牌的内生动力,营造共建共享的品牌生态环境;加快构建以“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为主体、各类品牌为基础的山东品牌体系。今年,计划制定《“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品牌培育机制,释放“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聚合效应。同时,组织开展第二批“好品山东”遴选工作,计划遴选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产品或服务模式属全国首创或可填补国内空白、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大、行业引领示范性强的品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