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最美职工事迹展播
以奋斗之势展最美之态

仪爱文在进行胃镜肠镜下微创治疗


赵亚杰在一线开展基础监测工作


田俊霞带领青年员工开展课题研究

编者按
日前,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联合开展了2023年“齐鲁最美职工”选树宣传活动,10人获评“齐鲁最美职工”。他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激励引导广大职工向榜样学习,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蓬勃的朝气投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实践。今起,本报陆续刊发他们的事迹。
东明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仪爱文:
32年兢兢业业只为守护生命
商报消息 她用耐心对待每一个前来就诊的病人,用高超的技术为患者拂去伤痛,“行医一时,鞠躬一世;不求闻达,但求利人”是她行医的准则,也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东明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仪爱文。
“作为一名医生,在国家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第一个顶上去。”在仪爱文的行医生涯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铭记:2003年,她是东明县人民医院第一个冲上抗击“非典”一线的医生;2009年,“手足口病”局部暴发,她又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再次投入战斗,抢救了800多例危重患儿;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她又一次主动请缨,以“老战士”的身份拼搏战斗在“疫”线最前沿,并通过红十字基金会向抗“疫”一线累计捐款三万元。
每天,仪爱文的门诊挂号量有近百人,内镜检查及治疗日均近40人。为了不让病人耽误病情,她有时连续工作达16小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只要病人需要,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严冬酷暑,仪爱文总是随叫随到,在她的日程表上从没有“休息”二字。对于特困患者她多次慷慨解囊,替患者垫付医疗费;对于无人看护的病人,她再忙也不忘去巡视,经常晚上10点还在病房忙碌;对于病痛严重的患者,她有时下班后在家为他们制作一些能减轻痛苦的器具。就这样,她以仁慈之心和精湛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与赞誉,曾收到表扬信56封、锦旗32幅、镜匾8块。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她潜心钻研、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凭借扎实的技术能力,开展了胃镜肠镜下微创治疗、早癌早诊早治等项目,争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填补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空白,成为医院消化、肝病、感染、内镜等多个学科的带头人。
披星戴月只因心中敬佑,攻坚克难只为守护生命,从医32年来,仪爱文始终“战”在一线,一步一个脚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通讯员 宋振东 李敬涛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
把青春写在国家 最年轻的土地上
商报消息 赵亚杰,女,1987年6月生,辽宁葫芦岛市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9月通过“百名博士进东营”入职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任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
2014年赵亚杰第一次来到东营,就被这一大片的湿地和数以百万计的鸟类深深吸引。“本身我是学生态学的,有这份情感,就想加入到生态保护的队伍当中。”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里的鸟儿,首先要想方设法地了解它们。赵亚杰提到,“就拿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来说吧,我们做了连续22年动态监测、卫星跟踪98只幼鸟、安装了40个监控摄像头,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
赵亚杰常年在一线开展基础监测工作,春季打卡泥泞滩涂,穿着齐胸高、密不透风的连体橡胶裤,背着十几斤重的望远镜、三脚架、照相机等设备,趟潮沟、走样线,奋力守护80多种18万只北迁水鸟栖息的核心区域。夏季,趟沼泽,登繁殖岛,开展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嘴鸥等监测和环志工作,逐个观测记录黑嘴鸥繁殖情况,徒步踏查湿地280万平方米,统计5147个繁殖巢,成功为40只黑嘴鸥佩戴卫星跟踪器、彩环、金属环,通过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实时掌握野生鸟类繁殖、迁徙动态,为保护生物学插上科技的翅膀。秋季,在鸟类集中分布区域,开展排泄物样品采集、存储、送检等工作,加强鸟类禽流感状况检测,为候鸟安全把脉。
为了给恋家的鸟儿们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赵亚杰和团队在湿地内营造了浅水区,构建科学补水监测网络,春、夏季及时补充淡水,确保它们有足够的水源和食物来源。
2021年10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5G网络实时传输的监控画面上,展示了一对东方白鹳正在巢内梳理羽毛,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这是给东方白鹳建了安居工程,还不收房租”。
监测人员为东方白鹳建立133个碗状人工巢,促进了其野外繁殖种群的恢复,2022年,自然保护区的东方白鹳繁殖152巢470只幼鸟,同比增加了27%,累计繁育幼鸟2748只。黄河三角洲现在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东方白鹳之乡”。
在赵亚杰看来,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自从加入到生态保护的队伍中,她见证了无数个白鹳、黑嘴鸥等鸟类小宝宝的破壳、长大,也见证着这个保护队伍的成长与壮大,无数的有志青年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中航工业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田俊霞:
牢记初心使命 矢志航空报国
商报消息 田俊霞,女,中共党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在投身祖国航空事业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田俊霞用精湛的技术本领,较强的创新能力,为推进国家电磁功能结构技术跨越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说,“航空报国的信念一直支撑着自己求学、就业,我要用实际行动为祖国航空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
1990年,22岁的田俊霞怀揣航空报国的火热梦想,一头扎进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她主要从事飞机电磁功能结构研制工作,主持并参加了多型电磁功能结构的方案论证、设计、试制与试验等工作,主管总体技术研究及方案论证。在那个研究保障条件落后但精神丰盈的年代,冬天寒气逼人,夏天酷暑难耐。田俊霞和团队成员一起夜以继日地探索,心里想的是项目进度,想的是国家航空事业对新技术的迫切需求。在田俊霞及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他们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这些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祖国航空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机项目研制是田俊霞及团队打下来的一场异常艰难的“攻坚战”。新机项目技术难度大,产品结构复杂,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在新机型号立项阶段,面对关键技术攻关任务重、时间紧等重重难关,田俊霞率领各专业技术骨干一起梳理了关键技术、成立了项目团队,打通了新机项目研制生产线。她带领团队在短短一年时间完成了10余种状态的设计和试验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重大节点。最终,新机项目获得重大突破,进入稳定批产阶段,为特种所的专业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多年来,特种所坚持走专业化道路,在雷达罩研制与生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要想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就必须打破“舒适区”。就在这时,某项目为特种所开创“三次创业”新局面迎来了契机,但是该产品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检测检验流程繁杂程度令人难以想象,已经五十多岁的田俊霞再次挂帅出征,担任该项目研制的负责人。在她的带领下,该产品由100多道生产工序,500多个检验检测点,历时90多天缩短至50多天,大家齐心协力攻克了一系列“拦路虎”,完成产品技术攻关,目前该项目进入稳定生产阶段。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通讯员 尹向群
日前,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联合开展了2023年“齐鲁最美职工”选树宣传活动,10人获评“齐鲁最美职工”。他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激励引导广大职工向榜样学习,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蓬勃的朝气投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实践。今起,本报陆续刊发他们的事迹。
东明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仪爱文:
32年兢兢业业只为守护生命
商报消息 她用耐心对待每一个前来就诊的病人,用高超的技术为患者拂去伤痛,“行医一时,鞠躬一世;不求闻达,但求利人”是她行医的准则,也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东明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仪爱文。
“作为一名医生,在国家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第一个顶上去。”在仪爱文的行医生涯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铭记:2003年,她是东明县人民医院第一个冲上抗击“非典”一线的医生;2009年,“手足口病”局部暴发,她又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再次投入战斗,抢救了800多例危重患儿;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她又一次主动请缨,以“老战士”的身份拼搏战斗在“疫”线最前沿,并通过红十字基金会向抗“疫”一线累计捐款三万元。
每天,仪爱文的门诊挂号量有近百人,内镜检查及治疗日均近40人。为了不让病人耽误病情,她有时连续工作达16小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只要病人需要,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严冬酷暑,仪爱文总是随叫随到,在她的日程表上从没有“休息”二字。对于特困患者她多次慷慨解囊,替患者垫付医疗费;对于无人看护的病人,她再忙也不忘去巡视,经常晚上10点还在病房忙碌;对于病痛严重的患者,她有时下班后在家为他们制作一些能减轻痛苦的器具。就这样,她以仁慈之心和精湛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与赞誉,曾收到表扬信56封、锦旗32幅、镜匾8块。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她潜心钻研、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凭借扎实的技术能力,开展了胃镜肠镜下微创治疗、早癌早诊早治等项目,争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填补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空白,成为医院消化、肝病、感染、内镜等多个学科的带头人。
披星戴月只因心中敬佑,攻坚克难只为守护生命,从医32年来,仪爱文始终“战”在一线,一步一个脚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通讯员 宋振东 李敬涛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
把青春写在国家 最年轻的土地上
商报消息 赵亚杰,女,1987年6月生,辽宁葫芦岛市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9月通过“百名博士进东营”入职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任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
2014年赵亚杰第一次来到东营,就被这一大片的湿地和数以百万计的鸟类深深吸引。“本身我是学生态学的,有这份情感,就想加入到生态保护的队伍当中。”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里的鸟儿,首先要想方设法地了解它们。赵亚杰提到,“就拿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来说吧,我们做了连续22年动态监测、卫星跟踪98只幼鸟、安装了40个监控摄像头,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
赵亚杰常年在一线开展基础监测工作,春季打卡泥泞滩涂,穿着齐胸高、密不透风的连体橡胶裤,背着十几斤重的望远镜、三脚架、照相机等设备,趟潮沟、走样线,奋力守护80多种18万只北迁水鸟栖息的核心区域。夏季,趟沼泽,登繁殖岛,开展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嘴鸥等监测和环志工作,逐个观测记录黑嘴鸥繁殖情况,徒步踏查湿地280万平方米,统计5147个繁殖巢,成功为40只黑嘴鸥佩戴卫星跟踪器、彩环、金属环,通过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实时掌握野生鸟类繁殖、迁徙动态,为保护生物学插上科技的翅膀。秋季,在鸟类集中分布区域,开展排泄物样品采集、存储、送检等工作,加强鸟类禽流感状况检测,为候鸟安全把脉。
为了给恋家的鸟儿们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赵亚杰和团队在湿地内营造了浅水区,构建科学补水监测网络,春、夏季及时补充淡水,确保它们有足够的水源和食物来源。
2021年10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5G网络实时传输的监控画面上,展示了一对东方白鹳正在巢内梳理羽毛,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这是给东方白鹳建了安居工程,还不收房租”。
监测人员为东方白鹳建立133个碗状人工巢,促进了其野外繁殖种群的恢复,2022年,自然保护区的东方白鹳繁殖152巢470只幼鸟,同比增加了27%,累计繁育幼鸟2748只。黄河三角洲现在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东方白鹳之乡”。
在赵亚杰看来,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自从加入到生态保护的队伍中,她见证了无数个白鹳、黑嘴鸥等鸟类小宝宝的破壳、长大,也见证着这个保护队伍的成长与壮大,无数的有志青年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中航工业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田俊霞:
牢记初心使命 矢志航空报国
商报消息 田俊霞,女,中共党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在投身祖国航空事业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田俊霞用精湛的技术本领,较强的创新能力,为推进国家电磁功能结构技术跨越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说,“航空报国的信念一直支撑着自己求学、就业,我要用实际行动为祖国航空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
1990年,22岁的田俊霞怀揣航空报国的火热梦想,一头扎进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她主要从事飞机电磁功能结构研制工作,主持并参加了多型电磁功能结构的方案论证、设计、试制与试验等工作,主管总体技术研究及方案论证。在那个研究保障条件落后但精神丰盈的年代,冬天寒气逼人,夏天酷暑难耐。田俊霞和团队成员一起夜以继日地探索,心里想的是项目进度,想的是国家航空事业对新技术的迫切需求。在田俊霞及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他们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这些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祖国航空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机项目研制是田俊霞及团队打下来的一场异常艰难的“攻坚战”。新机项目技术难度大,产品结构复杂,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在新机型号立项阶段,面对关键技术攻关任务重、时间紧等重重难关,田俊霞率领各专业技术骨干一起梳理了关键技术、成立了项目团队,打通了新机项目研制生产线。她带领团队在短短一年时间完成了10余种状态的设计和试验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重大节点。最终,新机项目获得重大突破,进入稳定批产阶段,为特种所的专业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多年来,特种所坚持走专业化道路,在雷达罩研制与生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要想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就必须打破“舒适区”。就在这时,某项目为特种所开创“三次创业”新局面迎来了契机,但是该产品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检测检验流程繁杂程度令人难以想象,已经五十多岁的田俊霞再次挂帅出征,担任该项目研制的负责人。在她的带领下,该产品由100多道生产工序,500多个检验检测点,历时90多天缩短至50多天,大家齐心协力攻克了一系列“拦路虎”,完成产品技术攻关,目前该项目进入稳定生产阶段。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通讯员 尹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