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可能性较小

个别地区疫情小幅上升,五一出行做好防护
        4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文化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发布会,介绍“五一”假期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五一”假期“乙类乙管”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监测显示,近期,全国疫情总体继续保持平稳态势。“五一”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增多。要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落实防控措施,持续强化监测预警,密切跟踪国内外疫情动态和病毒变异情况,加强重点机构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方便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健康、祥和过节。要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平稳,各地疫情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迹象。全国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

  专家研判认为,从全球新冠病毒感染和疫情波浪式流行的规律来看,随着时间推移,我国人群免疫保护水平逐步降低,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开始出现缓慢上升,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上一波未被感染人群、免疫水平率先下降和存在免疫缺陷的人群。近期全国疫情仍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确保急诊24小时开放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五一”假期将至,我们对节假日看病就医,特别是急危重症的救治工作,做了专门的安排。各地要高度重视“五一”期间的医疗服务保障,加强值班值守,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做好假期的值班和值守工作,安排好相关的医疗工作。要配足配强医疗力量,特别是在医疗机构的急诊等重点部门,要加强医务人员的配备,满足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特别是确保急诊24小时开放。

  流感活动均呈下降趋势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根据全国流感监测数据显示,本轮流感疫情优势流行株是甲型H1N1和甲型H3N2亚型,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整体看,流感活动水平在今年2月初增加,2月底上升趋势明显,到3月中旬时进入高峰期,随后陆续出现拐点。北方省份的拐点在3月中旬,南方省份拐点是在3月底4月初。目前全国所有省份流感活动均呈现下降的趋势。

  本轮流感季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较正常的冬春流感季约晚了2个月,并且流感活动水平呈现由北向南逐步进入流行季的趋势; 二是本轮流感活动强度略高于新冠疫情前的流感自然流行年份,其间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多,主要发生在学校。

  ◎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