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胸怀绿水青山的一片深情

他勇当环境“守护神”

王浩深入一线摸排核实线索
点击查看原图
        “我的职责就是以公益诉讼之名,守护绿水青山之美。”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王浩,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大局工作。他先后参与办理130余起公益诉讼案件,包括“南四湖专案”、某社会组织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案等重大影响案件。以实际行动,展现出对公益诉讼检察事业的无限热爱,生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热情似火的“勇者”

  “干好这个良心活!”2021年7月,王浩被抽调到最高检参与办理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公益诉讼专案。面对领导的嘱咐,王浩是这样答应的,也是这样做的。

  面对如此难啃的“硬骨头”,王浩服从大局、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回想当时,从线索研判、调查取证到‘硬骨头’案件办理、公开听证,再到跟进监督、溯源治理,在整个办案过程中,电脑中的一份份案卷资料就成了我最忠实的伙伴。”驻南四湖现场办案期间,从清晨微曦到华灯初上,从烈日炎炎到大雨倾盆,王浩和同事们对案件线索逐一现场核实,最终掌握了第一手案件资料,推动鲁苏跨区域联动解决煤矿硫酸盐超标等治理难题。

  专案期间,他起草汇报材料100余份,研判案件线索137件,协助审查个案审查报告79份,制定办案规范提示7份,参与专案推进会、法律论证会以及座谈会20余次。他在《检察日报》发表《南四湖专案助推传统渔村换新颜》等文章,及时宣传专案办理效果,被多家媒体转载,为当地检察机关营造了良好的办案环境。

  追求极致的“先锋”

  2022年春节假期过后,最高检在山东召开网络直播公开听证会。这是检察机关首次以全程网络直播公开听证的形式,让南四湖治理成效接受全社会检验。筹备听证会期间,时值春节假期,王浩和同事们反复沟通协调、落实听证细节。

  最终,听证会吸引了1200多万名网友观看,视频直播总观看量创历史新高,受到一致好评。“回过头来看,办理南四湖专案的过程中,既有在湖中迷路、水草卡船的惊险,也有通宵论证案件的艰辛,但更多的是公益最终得以维护的喜悦。”王浩由衷地说。

  除了办理案件,他还秉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积极探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他参与起草的《关于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工作的意见》,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

  法治路上的“追光者”

  从事检察工作以来,王浩一直奋战在检察办案一线,深耕公益诉讼事业,先后被评为“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个人”“百名优秀选调生”“青年理论学习标兵”“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标兵”,入选“全省公益诉讼检察人才库”,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3次。

  他先后参与办理130余起公益诉讼案件,包括“南四湖专案”、某社会组织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案等重大影响案件。其中,3起案件获评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和“全国十大法律监督案例”,多起案件获评全国、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他至今依然清晰记得,他和同事们走遍了南四湖流域的河流沟渠、港口码头、污染企业。如今,回头再看这串“明珠”,碧波荡漾焕发出往日的光彩,王浩切实感受到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离不开法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