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百年煤城”枣庄向“电池名城”的华丽蝶变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枣庄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尤其是2024年7月印发的《山东省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枣庄‘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8月13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枣庄市情及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枣庄市锂电新能源企业已发展到270家,形成了龙头牵引、项目带动、抱团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百年煤城”正在向“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华丽蝶变。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枣庄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是山东省最早发展工业的城市之一,被确定为山东省工业母机“1131”突破工程“三核”之一,具备三大工业门类,41个产业大类有37个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业积淀厚重,基础优势明显。

  发布会上,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翟军表示,今年以来,枣庄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今年上半年,枣庄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1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5项指标居全省前3位,2项指标居全省首位。

  “我们依托原有产业基础,集中各类资源要素,全力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快速壮大。”翟军介绍,目前,枣庄市锂电新能源企业已发展到270家,年产能实现正极材料16万吨、负极材料6万吨、电解液26万吨、隔膜21亿平方米、电芯32GWh、拆解0.9万吨,构建了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检测检验、终端应用和拆解回收的完整的产业链。

  龙头引领集聚成势

  枣庄地处山东南部、大运河畔,辖五区一市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鲁南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最具活力、最富潜力的城市之一。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枣庄市坚持优存量、扩增量并举,健全完善“链长+链主+联盟+基金”工作机制,全力支持丰元锂能、中材锂膜、联泓新科、精工电子等本土头部企业对标登高、提质扩规。同时,积极推进吉利欣旺达、山东欣旺达、科达利、亿恩科天润、泉为新能源、协氢科技等重点项目持续释放产能。

  其中,山东泉为新能源异质结电池级光伏组件产能空间全省最大,光电转化率全省领先; 金晶玻璃生产的TCO 镀膜玻璃作为钙钛矿新型光伏电池产业链上的重要组件,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协氢(枣庄)公司生产的小型氢燃料电池已被广泛应用在两轮电动车、小型无人机等领域,形成了龙头牵引、项目带动、抱团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省份。

  发布会上山东省能源局二级巡视员朱辉表示,山东省能源局积极支持枣庄抢占新能源电池发展新赛道,大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近两年,共支持枣庄新型储能示范项目7个、76.2万千瓦,数量和规模均居全省前列。

  同时,记者了解到,枣庄建成锂电新能源领域创新平台180余个,其中省级以上平台45个,授权专利3200余件。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储能电池技术中心,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入国际标准化实验室序列,枣庄学院锂电产业学院获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锂电产业集群获批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山东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能源电子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首批数字产业集群,储能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塑造的产业竞争优势不断显现。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据了解,一直以来,有关部门以高标准编制枣庄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

  此外,枣庄还创新推出“枣解决·枣满意”诉求办理平台,对企业反映的事项实行市区联动、顶格协调、提级办理。按照“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产业园就是生态圈”发展模式,不定期召开链内企业协同发展专题会议,有力提升本地企业上下游配套率,实现链内融通、降本增效,切实以优质高效的要素保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赋能。

  翟军表示,枣庄市有关部门将在深入总结前两届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的基础上,努力办成一届引领行业发展、促进合作交流、强化协同创新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同时,诚邀国内外新能源电池行业头部企业、专家学者、科研机构、创业人才相聚枣庄,共享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新机遇、共议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新未来、共创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