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加快推进“现代物流网”建设
在家“全球购”市区当日达

济南董家铁路货运场站

4月25日上午,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凝心聚力抓项目蓄势赋能促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围绕口岸物流系统“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助推强省会建设”的有关情况展开介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会上获悉,今年,济南将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推进国际多式联运发展。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金立红
打造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
“2022年,我们牵头负责机场常态化疫情防控,一年来共开展302次督导排查,顺利完成428个国内航班、130余个国际航班保障任务,守好了城市第一道防线。”新闻发布会上,济南市口岸物流办党组书记、主任翟立波介绍,去年济南新开法兰克福航线,复飞香港、东京、首尔航线,出入境航班和人员同比分别增长8.58%、44.31%。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改革之初分别压缩66.9%、95.7%,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济南将加快推动齐鲁号中欧班列济南集结中心一期项目建成投用,提升班列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翟立波表示,市口岸物流办将谋划设立公共型进口保税仓库,协调推进中欧班列济南集结中心二期国际多式联运项目规划建设。
在稳定运行中欧、中亚现有线路基础上,以莫斯科、汉堡、塔什干为主营枢纽,增加图定线路,培育精品线路,辐射中亚、东西欧全境。加强与RCEP国家合作,积极增开东盟国家新线路,扩大班列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稳定运营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增加董家—黄岛班列开行频次,力争开通“五定班列”(“五定班列”是指:定点(装车地点)、定线(固定运行线)、定车次、定时(固定到发时间)、定价(运输价格)的快速货物列车),与中欧班列形成“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
值得关注的是,济南将大力发展“班列+冷链”“班列+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充分利用济南综保区、自贸区政策叠加优势,提升“班列+保税”“班列+贸易”业务能力,将班列服务优势转化为促进产业发展优势;探索开展“全球购”业务,进口更多高端优质的消费品,共享中欧班列的发展成果,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在出口方面,围绕“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围绕新能源汽车、机电产品、家电、汽车零配件、轮胎等优势产品,济南持续打造定制班列,为外贸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班列拓展海外业务。在进口方面,持续开发进口货源,丰富货物品类,探索开通特色班列,推动面粉、纸浆、棉纱、原料纸等大宗商品进口,打造重要原材料和民生物资进口重要通道。
规上物流企业营收883.5亿元
2022年,济南大力推进物流保通保畅和助企纾困,全市国家5A级物流企业19家,领先于全国同类城市;规上物流企业316家、营业收入达883.5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速2.1个百分点。
据悉,济南有冷链物流企业130余家,国家3星级以上冷链物流企业7家,国家5星级冷链物流企业1家。从重点品类看,肉类水产品、医药产品商贸冷链物流集散优势突出。肉类水产品批发年交易量约225万吨,其中跨区域集散占比超过60%;医药产品物流总额约600亿元,其中第三方物流总额约240亿元,跨区域集散占比约80%。
目前,济南冷库库容总量超过220万立方米,过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8个,年交易额达273.34亿元。
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网”建设
202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着力打造集约联动、开放共享、智能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围绕“现代物流网”建设,济南制定坚定不移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抢抓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机遇,重点打造东西向沿黄“一字型”物流大通道,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济南市口岸物流办共推进建设“现代物流网”重点项目57个,总投资525.95亿元,10个项目已竣工,总投资56.54亿元,25个项目已开工,总投资285.58亿元,12个项目计划2023年年底前开工,总投资89.56亿元。其中,35个项目纳入济南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42个项目纳入“十四五”现代物流重点项目。
济南市口岸物流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夏庆表示,“现代物流网”项目将为强省会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从服务保障民生方面看,济南加州通达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等重点冷链物流项目建成投用后,将为济南市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新鲜、更加安全的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生鲜食品;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智慧医药仓储物流产业园等医药物流项目建成投用后,实现普通物资市区配送24小时完成,应急物资在省会范围4小时内送达,200公里范围8小时内送达,500公里范围18小时内送达的目标,切实为老百姓健康保驾护航;申通快递济南转运中心等快递物流建成投用后,实现家门口收发快递,济南配送时效实现当日达。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金立红
打造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
“2022年,我们牵头负责机场常态化疫情防控,一年来共开展302次督导排查,顺利完成428个国内航班、130余个国际航班保障任务,守好了城市第一道防线。”新闻发布会上,济南市口岸物流办党组书记、主任翟立波介绍,去年济南新开法兰克福航线,复飞香港、东京、首尔航线,出入境航班和人员同比分别增长8.58%、44.31%。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改革之初分别压缩66.9%、95.7%,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济南将加快推动齐鲁号中欧班列济南集结中心一期项目建成投用,提升班列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翟立波表示,市口岸物流办将谋划设立公共型进口保税仓库,协调推进中欧班列济南集结中心二期国际多式联运项目规划建设。
在稳定运行中欧、中亚现有线路基础上,以莫斯科、汉堡、塔什干为主营枢纽,增加图定线路,培育精品线路,辐射中亚、东西欧全境。加强与RCEP国家合作,积极增开东盟国家新线路,扩大班列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稳定运营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增加董家—黄岛班列开行频次,力争开通“五定班列”(“五定班列”是指:定点(装车地点)、定线(固定运行线)、定车次、定时(固定到发时间)、定价(运输价格)的快速货物列车),与中欧班列形成“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
值得关注的是,济南将大力发展“班列+冷链”“班列+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充分利用济南综保区、自贸区政策叠加优势,提升“班列+保税”“班列+贸易”业务能力,将班列服务优势转化为促进产业发展优势;探索开展“全球购”业务,进口更多高端优质的消费品,共享中欧班列的发展成果,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在出口方面,围绕“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围绕新能源汽车、机电产品、家电、汽车零配件、轮胎等优势产品,济南持续打造定制班列,为外贸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班列拓展海外业务。在进口方面,持续开发进口货源,丰富货物品类,探索开通特色班列,推动面粉、纸浆、棉纱、原料纸等大宗商品进口,打造重要原材料和民生物资进口重要通道。
规上物流企业营收883.5亿元
2022年,济南大力推进物流保通保畅和助企纾困,全市国家5A级物流企业19家,领先于全国同类城市;规上物流企业316家、营业收入达883.5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速2.1个百分点。
据悉,济南有冷链物流企业130余家,国家3星级以上冷链物流企业7家,国家5星级冷链物流企业1家。从重点品类看,肉类水产品、医药产品商贸冷链物流集散优势突出。肉类水产品批发年交易量约225万吨,其中跨区域集散占比超过60%;医药产品物流总额约600亿元,其中第三方物流总额约240亿元,跨区域集散占比约80%。
目前,济南冷库库容总量超过220万立方米,过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8个,年交易额达273.34亿元。
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网”建设
202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着力打造集约联动、开放共享、智能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围绕“现代物流网”建设,济南制定坚定不移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抢抓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机遇,重点打造东西向沿黄“一字型”物流大通道,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济南市口岸物流办共推进建设“现代物流网”重点项目57个,总投资525.95亿元,10个项目已竣工,总投资56.54亿元,25个项目已开工,总投资285.58亿元,12个项目计划2023年年底前开工,总投资89.56亿元。其中,35个项目纳入济南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42个项目纳入“十四五”现代物流重点项目。
济南市口岸物流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夏庆表示,“现代物流网”项目将为强省会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从服务保障民生方面看,济南加州通达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等重点冷链物流项目建成投用后,将为济南市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新鲜、更加安全的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生鲜食品;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智慧医药仓储物流产业园等医药物流项目建成投用后,实现普通物资市区配送24小时完成,应急物资在省会范围4小时内送达,200公里范围8小时内送达,500公里范围18小时内送达的目标,切实为老百姓健康保驾护航;申通快递济南转运中心等快递物流建成投用后,实现家门口收发快递,济南配送时效实现当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