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获批两年济南起步区GDP均增9.4%

总投资486.5亿元的33个项目昨日开工
        商报济南消息 4月25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两周年建设发展有关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获悉,起步区紧抓重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加快推进规划建设各项工作,两年来,起步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增长28.6%,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4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51.4%。

  山东省政府印发实施的济南起步区发展规划提出,济南起步区“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起步区成立以来,抢抓机遇、快干实干,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稳步推进,进入了加快成形起势的新阶段,未来三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为此,起步区在大桥组团规划了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定位为生态商务区(EBD),包含4.8平方公里集中开发建设区,7.2平方公里生态功能区,配套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谋划了108个重点项目,集中资源力量,加快推进建设,确保三年内全部开工、五年内相继建成,全力打造对外展示山东和济南城市建设发展形象的示范窗口。

  “25日上午,我们在示范区举行了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486.5亿元的33个项目正式开工,拉开了示范区全面启动建设的大幕,为起步区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斌说道。

  据了解,在重点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同时,起步区还将从“四个三”体系入手,系统推进新城建设工作,即突破“三个优先”,聚焦“三个示范”,树立“三个引领”,落实“三个保障”。

  其中,在突破“三个优先”方面,起步区将坚持交通优先,开工建设市政道路32条约53公里;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推进起步区现代水网建设;坚持配套优先,新开工安置房约150万平方米、封顶150万平方米,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7000套。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聚焦产业发展,起步区获批两年来,产业主攻方向更加清晰,产业生态体系加速构建,创新引领深入推进。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国祥介绍,去年,起步区提出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2022年11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围绕“3+1”主导产业,明确“6+4+2”产业主攻方向。

  “形象地说,‘3+1’构筑起步区产业发展‘四梁’,‘6+4+2’竖立起步区产业发展支柱。”李国祥说。

  现代化产业的培育壮大,一方面要靠龙头、链主企业带动,同时也得集聚要素资源,营造产业生态体系。据介绍,目前,起步区围绕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从产业领军人物、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专业园区、产业支持政策、产业基金、公共创新平台、产业链服务专班、配套企业等方面,初步构建“八个一”产业生态体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