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横空出世

战略重器背后的奋斗精神
《全海深》作者:许晨臧思佳
点击查看原图
        本世纪初,我国的“蛟龙”号横空出世,创造了载三人到达7062米深度的世界纪录,从而具有了在98%以上海底科学考察的能力。可是,对于深达11034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有史以来,屈指可数也就5个人——
  
  1960年1月23日,最初由瑞典设计,美国海军支持建造的“的里雅斯特”载人潜水器在美国军舰护送下,雅克·皮卡德和美国海军中尉唐沃尔什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海底。他们舱体是在一个直径为2.16米的球形压力容器内,悬浮在一个长18.4米的浮力槽下,设计可以承受每平方厘米高达1250公斤的压力。坐落在挑战者深渊的西部盆地11°18.5′N 142°15.5′E附近,由机载压力计测量底部深度10,911米±7米。这是人类的足迹首次到达地球最深处。两人下降用时近5个小时,而在海底只呆了20分钟就抓紧返回。
  
  2012年3月26日,美国好莱坞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驾驶深海挑战者号独自降落到挑战者深渊底部,着陆时的深度为10908米。他原计划在海底附近进行大约6个小时的探测,但仅2小时34分钟后就决定开始上升。因为控制机械臂的管路中的液压液泄漏,使唯一的观察孔的能见度变得模糊了。它还造成了潜水器右舷推进器的损失。事后卡梅隆说:“我降落在一块非常柔软,几乎像胶状的平地上。一旦我确定了方向,我就开了很长一段距离。最后终于爬上了斜坡。我看到的唯一自由游泳的是小型钩虾—像虾一样的在海底觅食的动物”。
  
  他成为单枪匹马涉足这一地带的世界第一人。
  
  时光来到2019年5月,美国探险家维斯科沃等两人乘“深潜限制因子”号,也到达了马里亚纳海沟。但只有几个潜次,探险多于科学考察……
  
  由此可见,人类探索地球最深处,比登珠峰、飞太空更为艰难。何况,这里所说的5名“深潜人”,还大都是探险型的--乘坐单人抑或两人的小型潜水器,到达最深点只是拍拍照片、录录视频就匆匆返回了,很少海底巡航探测,难以实施精准而细致地科考作业。
  
  深入全球四大洋探测和开发,是中国深海战略的目标指向,业内人士称之为“全海深”科考。此次我们研制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就是一种能够在深海坐底且自主巡航,进行全海深探秘的装备。全海深,顾名思义:如果它抵达了世界最深点——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那么任何海域都可以畅通无阻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安危,这都具有极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